最近一段时间,我身边很多人向我咨询远程工作相关事宜,包括我的前同事,技术群里一些朋友。我决定将成为远程工作者的经历写下来,给更多想要从事远程工作的人一些参考。
早在 2018 年,我在阮一峰周刊里看到一张照片,当时就对远程工作充满向往,但是不知道从何做起。
2020年5月底,结束了3年的合同,我从上海回到安徽。
2020年8月,当时我老婆在家里做远程室内效果图设计,我很羡慕这种工作方式,于是在网上搜索程序员的远程工作平台,找到【瓴(ling)里】这个网站(圆领的前身,因为”瓴”字很生僻,后来平台改名圆领),成为第一批注册工作者,那个时候注册成为工作者很方便,填一填个人基础信息、项目经验、工作经验就行了(现在我经常听到有人说在圆领上注册工作者十分繁杂,很多人卡在最后一步认证上)。
注册成为工作者之后每天都会去网站上刷新,看有没有工作机会,登录一个多礼拜,没消息我也就放弃了。后来在8月份出去找了份线下工作,因为一些原因 2 个月后又辞职回家了(2020年总结中有记录原因)。
2020年10月底,在我刚辞职回家一个礼拜内,圆领平台有人联系我(我的 fellow),说是有一份远程工作推荐,问我考不考虑。当时那个兴奋呀,心想来的正是时候。
接下来就是平台安排的面试,面试前需要下载腾讯会议客户端,fellow 提醒我最好提前十分钟进入会议房间,甲方公司很守时,fellow 做了一个简单的主持,介绍了双方的身份之后,就让我们自己聊技术。
回忆往事,至今我仍记得当时自己第一次面对这种陌生的方式,浑身发抖,紧张到不行,说话都有点结巴。我很担心甲方公司会问一些造火箭的尴尬问题,现实情况是只问了一些react基础知识,我轻松应对,此时才渐感放松。我总共面试了三家公司,面试官都非常有礼貌,会以鲍先生称呼我,说实话我还有点不习惯。
我很感谢我遇到了一个不错的 fellow,他给了我很多提醒;帮忙主持面试会议消除我的紧张感(后来我在社区里看到很多朋友抱怨面试流程不规范,甲方公司爽约等情况,我的 fellow 让我避免了这些麻烦);帮我处理我不擅长的事(和企业打交道),让我能更专注我的工作。
fellow(同伴?同事?圆领app上叫人才顾问) —— 加入圆领才学到的一个词,每个注册工作者平台都会分配一个 fellow,简单点理解就像大学里的辅导员,解答你的疑惑,帮助联系企业,推荐工作,安排面试等。我刚注册成为工作者时有人加我微信告知是我的 fellow,现在在圆领 app 上我的页面-联系我们,会弹出负责你的 fellow 的联系方式,还是蛮方便的。
我的第一份远程工作签了一个月的合同,月薪15k。
签合同当天我就开始干活了,我记得那是一个 qiankun 项目,用了半天时间熟悉项目,下午就开始投入开发了。
在这里,我感受到远程工作对新人不太友好,他们很看重产出,不会也没有时间去带新人,教你开发,教你用一些工具,教你如何和同事协同工作。所以我对新人的建议是去北上广干几年,进大一点的公司,工作流程会比小公司规范很多,打好技能基础,再考虑做远程工作。
第一个月因为项目紧,加班很多,晚上加班,周末也加班,fellow 帮我联系企业说后面这些加班可以折现,想想也是我的第一份远程工作,就坚持做了下来。
在合同结束前一周,fellow 帮我联系企业方开过一次会议商讨加班折现方式,我主动说工作日晚上的加班不用折现,加班是因为工期紧,不像以前在线下企业没事做都要待在公司那样浪费时间。但周末加班一定给我调休,因为那是我陪伴家人的时间。企业方可能没想到我这么爽快,最终达成一致,周末加班给了调休。我想这一次商讨也为后面续约合同留下一个好印象。
做完这份合同,已经临近过年,我婉拒了立刻续签,说有机会过完年再合作。这个年是我工作以来过的最惬意的一次年,也让我尝到了远程工作的福利,不用赶时间跑来跑去,我带着老婆孩子把以往没法走的亲戚都走了一遍,带父亲去医院做了一次体检,直到2月底在身边人都上班将近两个礼拜之后我才开始打开圆领上的求职状态。
不出所料,还是和上一家公司续签了合同,我提出涨薪 2k,对方也同意了。远程工作一切都要靠自己去谈,如果你很害羞,那可能就没法涨工资了。
年后的工作比较轻松,基本没加过班。我们的工作流程是早上 9:20 左右开一个两三分钟的会议,叙述下昨天做了哪些工作,今天打算做什么,一点都不浪费彼此的时间。之后就各自做自己的事,大概晚上 6:00 左右下班。
我很感谢远程工作的弹性时间制让我有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能有时间带宝宝去打疫苗,陪老婆去产检。这些都是在线下办公所做不到的。
在别人向我咨询远程工作事宜中,最常问的就是薪水。
圆领之前的薪水规则是:如果你在当月15号之前签订的合同,那么在 15 号会发一次薪水;如果你在 15 号之后签订的合同,那么会在 30 号发一次薪水。
在 2021 年 5 月份改了薪水发放规则,不管你什么时候签订合同,每个月 10 号发上个月薪水。
在签订合同时企业方就会把下个月薪资打给平台,之后你才会开始干活,等到合同结束,是由平台将暂扣的工资发给工作者。所以不用担心干完活企业方不给钱。
最开始的时候平台会在每次发薪水时扣除 5% 的平台服务费,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如果让工作者单独和企业合作,说实话网络的虚拟性,会让这份合作很没有保障。平台起到中间人的作用,所以交个 5% 服务费也无可厚非。
后来有一次改版,又增加了一个营业税及代缴费用 6%,也是从工作者薪水中扣除。营业税上网查了一下,就相当于开店要交税一样,咱做远程工作也要给国家缴个税。
综上所述,发放薪水时会扣除 11% 的费用,剩下 89% 才会打到你预留的银行卡里。
除此之外,远程工作的一个弊端就是公司不会替你缴纳五险一金,在你设定工作薪水时,要考虑下社保和11%手续费。
这个规则我是到今天才搞清楚的,所以也记录一下吧。一切都清清楚楚,工作者也干的放心。
假设你的薪资是 1.5w/月。
如果你是4月1日开始签合同,至少签一个月的合同,也就意味着 4 月工作一整个月,你的实发薪水也就是 1.5w。
如果你是5月7号签订合同,到6月6号结束,这种情形就跨了两个月,每个月的薪水计算公式如下:
5月薪水:15000 / 22天(每个月固定按22个工作日计算) * 18天(5月你的实际工作日只有18天) = 12272元
6月薪水:15000 / 22天(~~~~每个月固定按22个工作日计算~~~~) * 4天(6月你的实际工作日只有4天) = 2727元
12272 + 2727 = 14999 元,跟你定的月薪资 15000 会有些许差距。
今天是我的第四份合同,我计算之后发现少了200多元,于是找 fellow 询问了下薪水计算规则,才搞明白上面的计算公式。
回过头看看这种薪资计算方式还是蛮合理的,等于日薪 * 实际工作日,心里也就坦然了。
2021-05-09 更新
先前我以为按日薪计算工资,但事后一琢磨,按日薪计算的话贼亏啊。
万年历上 2021 年工作日只有 248 天,15000(月薪) * 12(月) / 248 = 725元,但如果按一个月固定 22 个工作日计算,一年有 264 个工作日,日薪变成了 15000(月薪) * 12(月) / 264 = 681 元,按日薪计算工资相当于每天少赚 44 元,一年少赚 264 * 44 = 11616 元。因此,对于工作者而言,日薪计算工资是没有月薪计算工资划算的。
当月薪资 = 月薪 * 当月全部工作日 / 当月实际工作日
我找到 fellow,提出这种不合理。最终得知当月全部工作日按 22 天计算是错误的,而是当月周一到周五的总天数。(按照周一到周五计算工作日的方式,2021 年有 261 个工作日,还是远大于法定工作日 248 天)
比如5月国家规定的工作日只有19天(不包含5.1放假,包含5.8补班),但平台计算的工作日有 21 天(包含 5.3、5.4、5.5,不包含 5.8)。
这里有个陷阱,绝大多数工作者都不知情或者说先前被告知但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有的企业会和你说五一假期好好休息,5.1 之后也就是 5.6 才开始签合同。按照正常的想法,5月我干满了整个月,应该拿全薪。但平台规则导致 5.3、5.4、5.5 这三天也是工作日,因此你会被扣除 3 天的工资,是不是很恶心。
2021年按照国家规定的工作日有 248 天,但按照平台周一到周五计算工作日有 261 天,相当于线上比线下多工作了 13 天。因此,在你设定薪资时,一定要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
欢迎那些热爱自由,向往远程工作的朋友可以早日加入远程工作大家庭。
↶ 返回首页